三堡米粉歷史悠久,遠近馳名,“米質優純憑堡水,粉味可口靠磨功”說的就是它了。據岑溪地方史志記載,歷史上三堡米粉曾作為珍品進貢宮廷,是岑溪的名優土特產品之一。其以柔韌耐煮、美味可口之特點而享譽區內外,并遠銷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三堡米粉是一種家常食用的具有濃郁地方風味的干米粉。作為享有“中國長壽之鄉”美譽的岑溪市的特產之一,三堡米粉因其生產歷史悠久、工藝配方獨特、口感爽滑幼嫩、讓人回味無窮而譽滿廣西。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三堡米粉采用產于獨特氣候和特殊土質的本地優質大米,以及沒有受到污染的深層礦泉水,經浸、磨、曬、壓、鍘、晾等十幾道傳統工序精制而成,好水好米好工藝,因此具有柔韌耐煮、嫩滑爽口、傳統風味之特點;而且米粉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纖維素、賴氨酸、胡蘿卜素等,不但具有一定的防癌治癌的作用,經常食用還能增強大腦智力,有益于健康及美容,因而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與保健價值。至于為什么采用竹篾來捆扎米粉,而不是包裝繩或其它材料,是因為考慮到即使長期存放也不會放射出有害物質。三堡米粉深受人們喜愛,如今不僅是日常餐桌上的佳肴美味,更已成為各處商超、特產店、糧油市場的招牌產品;不僅是男女老幼理想的純天然綠色健康食品,更是逢年過節探親訪友的送禮佳品。
2、油底肉是我們老家攀枝花特產,沒有可以用別的肉代替哈;
3、用土豆泥燉湯底純粹心血來潮的自創,口感沙沙糯糯的,不喜歡的可以省略哈或者用黃豆做豆湯應該也很好。
傳統手工米粉的制作方法
步驟1:選米、洗凈、浸泡
選用黏度較低的大米,米洗凈后,放入大水槽中,大概浸泡三到四小時左右。
步驟2:磨米
米粒吸收水份軟化之后,加少許的地下水,用石磨磨成粉液狀,以前都是用古老石磨,依靠人力或畜力推磨,現在是用電動磨米機。
步驟3:擠壓
磨好的米漿倒入有許多毛細孔的棉布袋內,扎緊袋口,施加壓力以除去水份,使米漿中的水份能完全排出,變成雪白塊狀的濕淀粉。
步驟4:揉碎、攪拌
再用手捏碎,放進大桶中攪拌,使它變得十分柔韌。放置一天,再制成周圍約一尺,高約七寸的粿粉團。
步驟5:蒸煮、攪拌、掄米片
制好的粿粉團,要放到蒸籠里蒸約半小時后,等大約七分熟后取出。將蒸好的粿粉團放入攪拌機中,放進「輪粿機」里反覆地壓碾,成為韌勁十足的米片。
步驟6:擠米粉(米粉成型)
將米片卷成圓筒狀,投入底部鑿滿了「米粉孔」的壓榨器中,壓擠成為絲絲縷縷的米粉。
步驟7:蒸煮
壓出來的米粉還沒有全熟,還要再蒸或煮過才會全熟。
步驟8:切米粉、拆米粉
剛蒸出來的米粉,要把這些米粉切成一段一段的。把切好的米粉一絲一絲的用手撕開來,別讓它打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