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于澳大利亞的一種大型走禽,是世界上僅次于鴕鳥的大鳥,棲息于開闊森林與平原,羽毛發育不全,具纖細垂羽,副羽甚發達,頭、頸有羽毛、無肉垂,似鴕鳥,嘴短扁,羽毛灰色或褐色,有三個趾,善于奔跑,不能飛翔。
鴯鹋是澳大利亞的國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它具有勇往直前、永不退縮的特征,因此其形象被鑲嵌在澳大利亞的國徽上。鴯鹋是一種澳洲所獨有的生物物種,科學研究表明,鴯鹋存在地球已有八千萬年,是與恐龍同一時期出現的生物。數千萬年的地質和氣候變化,仍無法改變它們最初的原始形態,這種神奇的適應能力在自然界的進化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鴯鹋是一種繁殖要求非常高的生物,它們繁殖期長、體形龐大、活動范圍廠,除了氣候和食物配合外,無污染的環境是其生存的關鍵。目前全球范圍內只有澳大利亞和中國的很少區域內仍然適合原生鴯鹋種群的繁殖。
鴯鹋頭高1.6米左右,體高90~100厘米,體重40~50公斤,性成熟年齡為20個月齡左右。鴯鹋的成熟期長達3年,時至今日,包括人工飼養在內的全球鴯鹋數量也僅為40萬只。成年雌鳥只在每年冬季產蛋,一般每只一年生產30-35枚蛋,由雄鳥進行孵化。在長達8周的孵化期間,雄鳥不吃不喝,靠消耗體內儲存的能量維持生命和繁衍下一代,這毫無疑問是生物界的一個奇跡。
鴯鹋的價值
鴯鹋名副其實的“全身是寶”。其實,我國中醫早就認識了鴯鹋的藥用價值,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對它的描述達2000多字,說鴯鹋全身都是寶。
(Dromaiidae)在動物分類學上是鳥綱古顎總目鶴鴕目下中的一個科。只有鴯鹋一種,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種類,棲息于開闊地帶,也以擅長奔跑而著名。也被稱作澳洲鴕鳥。
鴯鹋是鶴鴕目鴯鹋科的大型鳥類,原產于澳大利亞,又叫澳洲鴕鳥.(讀音érmiáo)現存僅1屬1種,即鴯鹋Dromaius novaehollandiae。形似鴕鳥而較小,是僅次于鴕鳥的最大鳥。嘴短而扁,羽毛灰色或褐色。翅膀退化,足三趾,腿長善走。產于 澳洲 森林中,吃樹葉和野果。是僅次于鴕鳥的最大鳥,棲息于開闊森林與平原,羽毛發育不全,具纖細垂羽,副羽甚發達,頭、頸有羽毛、無肉垂。
鴯鹋體型介于非洲鴕鳥和美洲鴕鳥之間,頭高1.6m左右,體高90~?100cm,體重40~50kg,性成熟年齡為18~22月齡.鴯鹋屬于季節性繁殖的鳥類.產蛋期在我國南方為每年的10月中旬到翌年的4月,繁殖期內可產蛋30~50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