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銅印鑒定交易,銅紐交易,古代銅印鑒定收售,玉印估價拍賣。
明清印章:私印文人化
元朝的公印有漢文印和八思巴文印兩類。前者用于八思巴文頒行以前的元代早期。至元六年(1269年),忽必烈命令國師八思巴創立拼音文字——八思巴文,即所謂“蒙古新字”,以后漢文公印就越來越少了,元八思巴文公印的一大特點就是背款皆為漢字。元代以前多用銅、銀、金、玉、琉璃等為印材,后有牙、角、木、水晶等,因質地太硬,普通刻刀不能刻之成文,只得寫好篆書后請工匠來刻。元朝篆刻名家王冕用花乳石刻印,花乳石質地細軟,容易雕刻,從此士大夫紛紛仿效,學制古篆印章,為明清篆刻藝術高潮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明代內閣印用玉箸文銀印,直鈕,方一寸七分,厚六分;將軍印用柳葉文,平羌、平蠻、征西、鎮朔等將軍印用螭鼎文,皆銀印虎鈕,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其余百官印都用九疊文,銅印直鈕。明代直鈕已由兩宋長方形板狀鈕變為上小下大的橢圓柱狀,加高到8厘米左右,形成后世俗稱的“印把子”。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李自成之父名“印”,為避諱,其時,官印均不可稱“印”,而于印末刻“符”、“契”、“信”、“記”等字。清代百官印等級區分十分嚴格,印章普遍有所增大。最常見的是漢滿文對照同時出現在印面上,這也是清公印的一大特點。
明清私印最主要的特點是“文人化”,印材以石料所作為多,一改以前主要靠印工制印的局面,印文主要由書畫家親自提刀,一般文人、書畫家幾乎無不喜歡用印、藏印。中國書畫所謂“四絕”,即詩、書、畫、印四位一體的模式在明代愈益興盛起來,四者相互滲透,相互滋養,印章常常成為文人寫意畫和書法作品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明末清初更是形成了印學的幾個主要流派,分別是皖派、浙派、莆田派和云間派。到了清代有印社出現,比較著名的是西泠印社、樂石社和龍淵社。齊白石先生以畫好而聞名天下,但他卻說:我最滿意的,一是我的詩,二是我的印,三是我的書,四才是我的畫。
如有需要請及時聯系, 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可將您手中的藏品圖片和您的聯系電話發送到1917412925@QQ.COM郵箱,我們會在兩天之內給您回復!
福建鼎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古玩古董-鑒定估價及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