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娘娘,又稱金花夫人、金花圣母等,是中國民間信奉的神祗,主要功能是降雨和送子,是代表神、水、生育三位一體之聯(lián)系的文化。 [6]
中文名金花別名金花夫人、金花圣母國籍中國出生日期農(nóng)歷4月17日職業(yè)送子、送雨
河南南陽方城縣“七十二潭”景區(qū)山頂建有的“金花殿”,相傳金花娘娘在七十二潭居住,看到當?shù)匕傩丈钚量啵瑤砹藵M山遍野的山果,山菜。從此百姓不愁吃喝!百姓修建了“金花殿”,以紀念這位為民造福的娘娘! 金花殿里的主殿,供奉有金花娘娘的塑像。 [4]
湖北
金花娘娘
湖北竹山縣竹坪鄉(xiāng)金花山上有個神秘的山洞,洞內(nèi)終年有水,深不可測,名叫“金花洞”。相傳,玉皇大帝的七個女兒之一,趙金花生性悲天憫人、溫柔善良,明思宗崇禎五年竹山大地震,山崩地裂,而四川流民王剛和張獻忠相續(xù)起兵,在竹山一帶燒殺搶掠,天災(zāi)加上人禍,致使溫疫流行,餓殍遍野,金花姑娘于心不忍,盜來仙丹甘露,下凡竹坪牛百灣花巖河旁的山洞內(nèi),行醫(yī)治病,賜福送子,頗為世人敬仰,為其蓋廟塑像,奉為“金花娘娘”。每月農(nóng)歷初一、十五,周圍百姓都自發(fā)到廟上祭拜。一傳十,十傳百,相鄰百姓也紛紛前去祭拜,很多陜西、安徽人專程到此許愿還愿。據(jù)當?shù)卮迕窠榻B,每年的正月香客不斷,人流如織。廟堂中掛滿了朝拜者送來的錦旗,廟外爆竹香灰堆積如山。 [5]
陜西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漢陰地區(qū)每逢天早則禱神求雨,地方官員參加主持,表示關(guān)心民間疾苦。祈雨之日,參加者齋戒沐浴,抬一小空瓶,口用黃蠟密閉,鳴炮奏樂,結(jié)隊前往鐵瓦殿、金花寺、黑龍洞、菩薩泉等處取水。沿途不準打傘戴帽,即使赤日炎炎也只能在頭上挽個柳條圈。到達后,燃燭焚香,跪拜禱告,將空瓶拋入潭中,眾人跪地等待潭水浸入瓶內(nèi),取出過秤,計算神佛發(fā)水數(shù)量。然后抬回城鎮(zhèn)附近的寺廟中供奉,晝夜誦經(jīng)祈禱,直至降雨才敬神送水。如仍長期不雨,則抬著“金花娘娘”回娘家,讓金花娘娘在烈日中暴曬,迫其降雨。 [7]
甘肅
傳說金花誕生于明朝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蘭州本土、成長于平民之家,憑借堅定的意志和刻苦的修煉成就仙道,曾經(jīng)受到蘭州民間崇拜最為廣泛的一位神祇。此后百姓們凡遇到災(zāi)荒瘟疫或者急難之事,只要祈求金花無不應(yīng)驗化解,金花娘娘的影響就迅速擴大開來。歷史上因天旱向她求雨得到靈驗,因而由官府出面鄭重拜謝封賞的事情很多。清代軍機大臣阿桂,大學士福康安,兵部尚書那彥成,甘肅巡撫楊昌浚,皋蘭縣知縣沈仁澍等,都曾經(jīng)為蘭州百姓向金花娘娘祈雨喜得甘霖而樹碑為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