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精神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稟賦,開拓創新精神不僅是我們國內發展的新動力,也是推動國際合作的深層動力。 “十三五”時期,我國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外交也必須為這一戰略核心服務。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當前,從全球范圍看,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呈現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帶動了關鍵技術交叉融合、群體躍進,變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斷積累。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機會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 2013年7月,習近平在會見瑞士聯邦主席毛雷爾時指出:“中國確立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這個目標,要靠中國人民的辛勤勞動,要靠科技創新,也要靠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和平發展、堅持國際合作。”
瑞士雖然國土面積不大,卻是世界上最具創新的國家之一,被譽為“創新之國”。瑞士經濟技術實力以“小而強”著稱,連續多年穩居“全球創新指數”榜首,在高端工業制造、生態、環保等領域擁有一批世界知名企業和先進技術。瑞士人均擁有專利數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日本。瑞士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出生地,瑞士公民贏得諾貝爾獎的比例遠超其他任何國家。創造最好創新的關鍵是擁有高素質的人才,這也是瑞士與其他國家最大的區別所在。4月7日,李克強會見瑞士聯邦主席施奈德·阿曼時指出:“創新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我們正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把經濟增長從過度依賴自然資源轉向更多依靠人力資源。瑞士既是創新的國度,又富于工匠精神。雙方開展創新合作前景廣闊。希望雙方為兩國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搭建創新合作機制平臺。”